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法院文化 > 法律故事

一 封 家 书

来源:   发布时间: 2021年05月14日

       在这样一个网络信息时代,是否还有人会选择书信往来?你有没有“提笔忘字”的尴尬,又有多久没有收到“见字如面”的亲切问候,你是否记得拆开信封时的怦然心跳和意外惊喜?

    我书柜的抽屉里,就珍藏着一封书信,这是二十年前的一封家书。再一次小心翼翼拿出包裹严实的文件袋,一个深黄色的牛皮纸信封映入眼帘,上面的地址是用毛笔小楷书写,右上角的邮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——王尽美,邮戳“2001.12”,寄信人是我的大伯,一位我最敬重的亲人。

    大伯在我们当地是一位传奇人物。他个子不高,瘦瘦的,人却很帅气,腰杆挺直,倍显精神,待人和蔼又略带威严,遇事不慌,处事沉稳,总给人以踏实感。从小到大,经常听家里人谈起他的不平凡经历:农村大集体,他当过村官,教过书,别人干不好的事情,他却游刃有余;文革时期,有的干部被划清界限,他却不怕连累,主动接济困难同志;一直到后来进城,成为一名国家干部,他经受住了各种考验。他说:“我一辈子遇到过无数个坎,碰了无数次头,但咱越挫越勇,凡事要往远处看,才会越来越好。”

    正是因为大伯人品和能力都好,家族里的大事小事都会主动请他拿主意,他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德高望重之人。我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,耳濡目染循着他的脚步前行,从读书、到工作,每一步都有方向,有力量,走得坚定从容。

    时间仿佛回到二十年前,2001年的冬天,我在济南读大二,当同学将一封署有大伯名字的信递到我手中时,我觉得很意外,也很惊喜,一股暖流瞬间席卷全身。我每年寒暑假都会去看望他,平日里也会通过电话问候,但书信还是第一次收到。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,只有一页信笺纸,毛笔字却密密麻麻,内容精炼,我知道他不是一个随意去表达思想的人,更不会无缘无故给我寄一封信,必有深意。

    信的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,首先祝我“思想进步,学习成绩优异,同学之间团结融洽”;接下来,谈到我的姥爷,他是县城为数不多的百岁老人,大伯说“耄耋老人,耳聪目明,是一个奇迹,我们为老人长寿祝贺”;然后,谈到从我母亲那里得知学校将我列为入党积极分子,准备纳新,劝诫嘱咐我“除了学好书本知识外,应抽空学习党中央最新纲领性理论,提高觉悟,跟上时代发展潮流”。内容简短,但意味深长。我知道,大伯在给我上政治课,因为他知道,作为一名在校学生,没有经历战火洗礼,没有经历工作磨练,思想入党比形式上成为一名党员更加重要。

    家书虽短,但饱含情感,对于处在人生重要时期的我来说,意义极深。这不仅是亲人的祝福,更是为人生指明方向。对于一名在校大学生而言,加入党组织是一份崇高的荣誉,但思想入党才是最珍贵的初心,值得终身铭刻。这封家书仿佛是一个灯塔,我没有因为最初加入党组织而变得骄傲,相反地,这二十年间,我的人生轨迹无论怎样变化,这份初心始终没变,反而变得更加深刻隽永。

    如今,大伯已经离开我有七八年了,对他的崇敬更加浓烈,思念愈发刻骨。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,每次打开这封信,我都会有新的感悟,新的认识。对我而言,这封信饱含着一位我最敬重亲人的关爱,一位几十年党龄老党员的谆谆教诲,是我人生路上的基石,奋楫前进的舵手。

    家书抵万金。书信,不闻其声,不见其面,却能见字如面;人终远行,文以载道,总能承载历史。家书,是一份牵挂,是一份期盼,也是一份传承。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,这封家书对我更有纪念意义。

    如此,睹物思人,思念不壅,历久弥新。

关闭

版权所有:山东省济阳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济阳县新元大街 电话0531-81171234 邮编:2514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