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时节艾香飘
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21年06月15日 |
在我的家乡,插艾蒿、吃粽子,是端午节颇为庄重的两项活动。家乡地处鲁中丘陵,艾蒿属于极普通的植物,荒山野岭,山沟河滩、路边地堰,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。
端午之际,正是艾蒿茂盛之时。人们奔向田野采割艾草,背回家中。此后很多天,浓郁的艾香,溢满着院落,萦绕着村庄,绵绵不绝。
民谚云: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。儿时的印象中,父母会选出亭亭玉立的艾株,捆扎两把,放置在大门两侧。然后,在各个屋门口、窗口,家里的角角落落,逐一插上一棵艾蒿。剩余的艾蒿,则被巧手的父亲编成长短不一的艾辫,晒干后,在炎夏的夜晚里,点燃驱蚊。有时候,父亲情致高,还会编成花环,戴到未成年儿女头上。
吃早饭了,掀开热气腾腾的大锅,一个个三角形的粽子,赫然入目。此前几天,母亲到村西的苇园擗下合适的苇叶,用水浸泡,使之柔软,端午前夜包裹起糯米、小米和甜枣,用桑皮缠绕结实,一层层放置到大铁锅中,连夜煮熟。只等全家人用艾叶水,洗过手脸,打扮一新,就可以吃粽子了。
那时候,生活不富裕,端午的粽子,不能可劲吃,每个孩子能分到两到三个。偏偏越穷苦,人的饭量越大,分得的粽子吃进肚里,还不饱,只能再吃个煎饼。有一次,母亲在煮粽子时,连带煮上了几个鸡蛋,分给我的那一个,当时舍不得吃,装到口袋里,与小伙伴疯玩时,不小心摔破,才慢慢悠悠吃下去,那个过程,如今想来,还回味悠长。
端午那天,无论是插艾蒿,还是吃粽子,父母都脸露虔诚,母亲会唠叨:艾蒿艾蒿,杀菌消毒,驱邪赶虫,保佑全家。小时候不懂事,曾笑话母亲搞迷信活动,挨了她的巴掌。长大后,了解到艾蒿用于防病治病,已有2000多年历史,原来,艾香里蕴含父母对家人、对生活的爱,那也是对儿女无声的教育。
读大学时,迷恋上《诗经》,知道艾蒿通常称为“艾”,也称为“萧”,还被称为“蘩”。《王风·采葛》:“彼采萧兮,一如不见,如三秋兮;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”,成为抒发挚爱和相思的经典诗句。《召南·采蘩》:“于以采蘩?于沼于沚 。于以用之?公侯之事。于以采蘩?于涧之中。于以用之?公侯之宫”,则确立了艾蒿在祭祀中的地位,对艾蒿更增添了深情。
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,每年五月,我都会采集艾蒿,摆在家门口,保佑家人健康平安。2008 年后,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,要放假一天,更方便了我的采集活动。浓郁的艾香,既传递了优秀文化,也寄托了悠悠的乡愁。有了它,端午节才充满了沉甸甸的质感,才有了温润入心的韵味。
端午插艾,艾便是爱,当世世代代传承。 来源:山东法制报
|
|
【关闭】 |
|
|
|

版权所有:山东省济阳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地址:山东省济阳县新元大街 电话0531-81171234 邮编:251400